网站首页 国医大师 权威发布 岐黄之术 本草春秋 仁心医案 养生智慧 名医名家 名医访谈 名医风范 行业新闻 匠心技艺 杏林视频 关于我们

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丸

发布日期:2025-08-20 浏览量:14 

盛夏时节,烈日炎炎,人们常为了避暑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。室内外温差巨大,一冷一热的环境变化,使得人体腠理开阖失司,风邪极易趁虚而入。再加上夏日里风扇、空调的频繁使用,即便看似平静的室内,无形的“风”也在悄然扰动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“风为百病之长”,风邪善行数变,极易上扰清窍,导致头痛反复发作。若出现头痛如裂、遇风疼痛加剧,或是偏头痛连及眼眶,还伴有鼻塞恶寒、眩晕泛恶等症状,多是风邪袭络,清阳不升的表现。此时,有一款中成药——川芎茶调丸,或许能为您缓解不适,不妨一试。

组成与功效

川芎茶调丸为常用中成药,原方出自宋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原方组成为薄荷叶(不见火)8两、川芎4两、荆芥(去梗)4两、香附子(炒)8两(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)、防风(去芦)1两半、白芷2两、羌活2两、甘草(爁)2两,主治丈夫、妇人诸风上攻,头目昏重,偏正头疼,鼻塞声重;伤风壮热,肢体烦疼,肌肉蠕动,膈热痰盛;妇人血风攻注,太阳穴疼,但是感风气,悉皆治之。1962年,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沈阳药学院药学系合编的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中,川芎茶调丸以“上海方”被收录,由薄荷8两、荆芥4两、川芎4两、细辛1两、羌活2两、防风2两、白芷2两、甘草(炙)2两,以上八味药,共研细粉,水泛为丸,如绿豆大,用于感冒风寒,头目昏重,偏正头痛。

现行川芎茶调丸载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2025年版)》。该方由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、细辛、防风、荆芥、薄荷、甘草以上八味药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水泛丸,低温干燥,即得。本药具有疏风止痛功能,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,或有恶寒、发热、鼻塞。偏头痛、血管神经性头痛、慢性鼻炎所致头痛等属风寒阻络证者亦可应用。药理学研究表明,川芎茶调丸具有解热、镇痛、抗炎、改善微循环等作用。

中医认为,“巅高之上,惟风可到”,头为诸阳之会,易受风邪侵袭。风邪束表,清阳不升,脉络不畅则发为头痛。本方集众多风药于一体,以辛散疏风为主,兼以活血通络、散寒止痛,使风邪散、清阳升、经络通而头痛自止。方中川芎辛温走散,行气活血,祛风止痛,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,善治少阳、厥阴经头痛,即头项痛或两侧头痛,为君药。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,即后头痛牵连项部;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,即前额及眉棱骨痛;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,即头痛连及牙齿,并可宣通鼻窍,共为臣药。薄荷、荆芥、防风辛散上行,疏散上部风邪,以增强疏风止痛之效,均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,并以清茶调服,取茶叶苦寒清上而降下之性,可制约以上各药过于升散、温燥之弊,为使药。诸药相配,共奏疏散风邪、止头痛之功效。

服法及禁忌

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;气香,味辛、甘、微苦。饭后清茶送服,一次3~6g,一日2次。

对血虚、气虚、阳亢、肝风而致的头痛不宜使用,且不宜长期服用。服用时忌烟、酒及辛辣食物。孕妇慎服,儿童、哺乳期妇女、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对本品过敏者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。请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。


文章来源:本站  文章编辑:王毅 

上一篇 : 健脾益胃 理气消食 健儿消食口服液